是否应该相信,以及应该相信什么

【作者:牧羊博士】

今天要说的是,是一些意识形态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曾经)有没有和我(曾经)类似的困惑: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会纳闷现在学这些东西对于以后有什么实际作用?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可以一直问到上大学、读研究生。我也亲眼见到,身边的很多同学本科的时候本来跟我学的一样的专业,后来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对口工作,又转行到金融财会行业;也有些朋友,学习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之后,又转行当了码农。

举这样一些例子,我无意去质疑专业和转行的选择,而是想从这里去说一下我对当今教育的浅见:(国内的)基础教育过于强化记忆,使得青少年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在我上小学初中那会儿,各种理科竞赛搞的如火如荼,美其名曰说是选拔有天赋的学生,其实早就被各种培训机构和重点学校形成垄断:在勤能补拙的环境里,天赋的作用早就被弱化了,在题海的堆砌下,所谓的培养思维能力也是笑谈而已。起码在我的记忆力数学或者物理没考好很少是因为这题目思路没到位,而是因为计算不够准确、单位没看清楚、题目的陷阱没识别出来等等。所以在这样一种基础教育之下,学生读到高中毕业只是为了拿一个高考分数作为门票再说,哪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去选择专业?这也是日后转专业的源头之一。

思考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记忆,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有千万种成功方法,他们总能生财有道;然而有几个人靠读名人传记与成功学自己也迈向了人生巅峰?信息时代、全球互联网的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信息过剩,导致我们大部分人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东西学,也不是没有刻苦劲去学,而是我们该学什么,我们学了这些能干什么。

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活不公,觉得自己努力付出了很多时间和汗水却没有什么回报。我觉得这种情况与其埋头继续拉车,不如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努力就能换回绝对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为何同样是明星,赵薇能找到马云,投资顺风顺水,而刘涛(以及她的老公)投资了乐视,上亿的身价一夜蒸发……

刚闲聊了这么些,和信用卡生活这个“主题”有什么关系?其实,我把这系列文章定名为《加国信用卡生活》是想表达一个观点:生活与信用卡之间,并非就如同学校上学与一门学科之间的从属关系,我感兴趣就去好好学,不感兴趣就不学不理不问甚至觉得浪费时间。相反,生活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信用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内因就是:你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左右你的生活体验。

很多人抗拒信用卡都是因为选择性不相信信用卡对生活品质带来的提升出入机场的贵宾室,出门都是头等舱商务舱,住酒店都是五星级出门延误有赔偿租车剐蹭不用掏钱,电子产品坏了直接信用卡担保(小编注:本站均有介绍 【视角】实用加拿大信用卡全攻略)……在我还没写牧羊博士(www.thephdguy.com)网站的时候,我跟很多人说美国运通金卡是一张日常神卡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了解产品,而是回一句这卡用的人太少或者这卡接受度太低,我去KFC刷不了等等。似乎很多人对事物的信任,都是基于大众对于它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而不是自己去了解和判断。很多人愿意去读公众号或者各种杂志对信用卡的排名,殊不知这些都是赞助商掏钱的结果……反正我从不看也不信这些排名。

又及,前些时亚马逊网站不是出了那个Bug价的化妆品套装吗?原价200多的东西只卖30多,这完全是一个不可能的价钱。然而当我广而告之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是这是不是真的啊,这是不是真的啊,这是不是真的啊。。然而那个时候我已经直接在网站上下单了,因为我知道游戏规则:首先亚马逊卖的东西价格很低最差结果就是下单被砍不认这个价格,第二我查了一下销售商确定是真货而不是假货刻意放低价做骗局(这种概率极低)。在亚马逊购物,如果订单不被确认,是不会划走你的信用卡上的款额的,所以这个东西完全可以无脑买。下单以后,这事我就没管了,因为我压根用不着这些东西,寄不到对我没损失,真要是寄到了我转手给代购和朋友们就完了。

当然,这件事今天也尘埃落定了:亚马逊发邮件说那个套装断货了(这个明显是托词),然后给赔了一共25加元的券。这个结果也在我预料之中,基本上就是当时下了个单,无损拿了亚马逊的代金券。是否应该相信,以及应该相信什么

此外,还有关于Drop这个软件的事 【姿势】日常消费返现应用Drop玩法大盘点,因为太多人问我:我多次介绍过Drop的好处以及各种玩法,然而有的人还在第一步犹豫不决:我看见Drop要求网银信息,这里我不大敢填啊?于是我后来加上了补充说明,解释Drop的服务器是不会储存用户的这些信息的。个人觉得,像Drop这样的app正处于它的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在这个时候成为用户就如同投资一样,是具有时间优势的。毕竟Drop整合了返现网站的优点,却又开发出了独有的返现模式,不落返现网站比较恼人的必须要先登录再下单的窠臼。在Drop刚出来的时候,我和聚沙(小编注:主页君也是其一)他们就是这款app的第一批用户,有一天无聊闲着打开,发现甚至还能玩倒赚。不过现在这样的好事越来越少了。

思想陈旧或者保守的人会觉得我以上说的这些都是瞎折腾,不过这篇文章本身也是写给思维在同一个频道的读者们。其实很多“折腾”你考虑一下自己的时间价值即可:以上我提到的几个“瞎折腾”,平均每件事花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样换算成等效时薪相当于在60加元以上,并且用的也就是开小差,打游戏的时间,大家自行去衡量其中利弊。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大家对很多羊毛不相信的大背景之下,依旧很多人被各种套路骗钱,最典型的就是我揭露过的朋友圈假卡代刷黑幕:这些骗子通过各种所谓“买家秀”和诱人折扣来营造一种诚信靠谱商家的假象,以此收取你的智商税。其实这些人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毕竟很多人不懂机票的确认流程,以为拿到票号就万事大吉,不知道可以事后取消……此外还有个模式就是卖油卡礼品卡,经常打到8折左右,这基本上就是打折卖钱啊!而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市面上的油卡就算打折也不会低于9折,加上信用卡返现成本最低也在85左右,更不用谈还能稳定大量出货来零售——你如果现在去超市说要买100张油卡,明天估计CRA就找上门了……

曾经问了一个号称美股专业玩家的人,炒股票有什么秘诀,他说盯着巴菲特就行。若是论信用卡的见解,看谁写的文章就不用我说了吧……(自然是关注加国理财网站联盟。。。)

注:原文有删节。

&nbsp

本文来自牧羊博士The PhD Guy。本文观点不代表Chinese Students at MUN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出处:http://www.thephdguy.com/2017/07/4_1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2日 下午12:36
下一篇 2017年7月20日

相关推荐

  • 因为你的“谨慎”,也许已经错过无数精彩

    多谢原作者“牧羊博士”允许转载 如果在国内住酒店,如果你说香格里拉,可能很多人知道,然而你说你住在凯悦或者丽丝卡尔顿,估计知道的人会少很多。在国内开车,你说你开宝马,无人不知;然而你说你开讴歌,人家估计要嘲笑你没钱开车还开长安的山寨版。 而大学里每次开学季的银行开户促销,基本上也是被五大行垄断。说五大行,大家都知道,然而加拿大一些别的给力的银行或者发卡机构,…

    2016年10月30日
    0
  • 你在为手机计划花冤枉钱吗?

    话说本站最早关于加拿大手机计划的帖子大概已经有好几年历史了,当小编今天听说竟然有同学在用Bell预付费还加$30/月 1GB的Add-on时,小编真的惊到了。。。你们真的不来看小编辛苦总结改了又改的帖子嘛? 综述 or TLDR 虽然跟世界上部分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最近这一两年加拿大的通讯资费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首先是原本很扯淡的三线运营商计划已经不逊…

    2016年12月10日
    0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四):积分的“稀释效应”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序:很多读者在读了此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之后可能或多或少的感觉笔者是个“积分”的反对者,对“积分”嗤之以鼻,然而,世间万物变幻莫测,绝非表象那么简单。因此在本篇文章的写作之前,笔者想澄清以下几点: 笔者并不是一个“积分”的反对者,准确地说,笔者只是一个“积分崇拜者”(即处心积虑积攒大量积分以满足各种所谓“刚需”的人)的反对者; 笔者觉得“积分”…

    2018年8月14日
    0
  • “迷”之积分,“心”知所向(三):“刚需”

    感谢匿名网友投稿 前面两篇文章中,笔者分别谈了谈对“残余积分”和“积分价值”的看法。其实,“积分价值”往往又会伴随着积分玩家中很流行的一个词汇:“刚需”。今天笔者就想谈谈这个所谓的“刚需”(注:在英文论坛或博客这个叫做I need it anyways)。 在各大积分论坛和博客中,笔者观察到有很多朋友喜欢把积分兑换的高价值用“刚需”来解释,举个上一篇文章提到…

    2018年8月13日
    0